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日益成为学校教育中备受瞩目的焦点。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和校本教材,为基础教育提供丰富的、适应的课程资源,是构成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一环。
校本教材的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校本教材的设计、内容、评价、师资、实施和管理等诸多方面。本学期我校成立了教科室,其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组织开发我校的校本教材。为规范我校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写工作,确保编写质量,学校制订了《校本教材研发与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在学校的教材改革实验工作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改革任务和要求为指导,紧密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以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本,以激励教师、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为核心,充分发掘整合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要求,编写校本教材,形成体系和特色,为学校的教学环节做出重要补充,以求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受益。
二、目的目标
依据国家教学大纲,结合我校办学特色,立足我校教学实际,以我校学生学力水平为出发点,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制定符合学生兴趣和需要的教材及配套练习,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教学的实效性,积累和展示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和成果,更好地为我校教师的教学工作服务。
三、开发依据
1. 校本教材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学生角度来说,课本范围乃至课程范畴内的知识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发展和升学的需求。此外,社会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也是当代学生必须掌握的新的能力。校本教材是一线教师立足于当前学生实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根据以往教学工作中的重难点,紧密结合新课程情况所编写的,它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及实际需要,方便学生解决自己在现阶段学习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
2. 校本教材的开发能促进教师的发展
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居于主体地位,教师是校本研究的主人。校本教材的研发可以开发教师的潜能,提升教师的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提供服务。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总结和探索教书育人基本经验和内在规律。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就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这方面才能的平台。
校本教材取之于师,用之于生。校本教材的开发不仅能方便教师的教学工作,还将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同时教材编写也能让教师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体会进行系统整理进而提炼出自己教育理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模式和特色,为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奠定基础。
我校教师藏龙卧虎,名师云集。个人专利、学科资源也早已为社会所用。如:初中的总复习丛书《中考考什么》,高中的《河北师生网》等等,年年都有我校贡献的大量学科资源。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有条件,可以将多年积累提练的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为我所用了。这也是大家多年的愿望。
3.校本教材是联系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教育要发展,学校要发展,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实施课程改革,合理配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资源,不断探索优质的教育途径,势在必行。
校本教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学校的发展服务。而校本教材的内容直接来源于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可以使素质教育的各种教育理念在我校的教学工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促进学校的教研工作的发展。
四、编写原则
1. 可行性原则:校本教材应具有可操作性,体现本年级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适合全年级师生共同使用,并便于下一年级借鉴参考,适于循环使用。
2. 前瞻性原则:教师总结上一轮教学经验,结合本届学生实际情况,对当前和下一阶段教学的重难点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不断补充、完善、优化,并体现在现行校本教材中。
3. 特色性原则:发挥学科集体优势,彰显学科实力品牌,形成学科教学模式,体现我校的教学理念和学科特色。
五、具体实施
(一)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
学校成立校本教材丛书编写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学校教材建设规划和有关规章制度,审定各学科的教材建设规划,受理各学科申报的教材编写计划、编写大纲,对形成的校本教材初稿提出修改建议和审定教材最终稿。下达编写任务,检查编写、出版的落实情况。
具体组织机构如下:编写委员会总主编由校长担任,副主任由各位副校长担任,编委由负责处室主任担任。
丛书的具体编写以各年级各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负责,全组教师参加,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二)编写及印刷流程
1. 由学科负责人——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填写《二十七中学校本教材丛书编写及使用审批表》。
2. 填好的审批表上交校教科室,经由编写委员会批复后,开始编写工作。
3. 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全组教师,按照校本教材编写规范进行编写工作。
4. 学科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完成的书稿上交校教科室,经由编写委员会初步校对后,交付印刷厂进行初步排版设计。
5. 印刷厂将排版设计的初稿返回校教科室,校教科室发还学科负责人进行再次校对。
6. 学科负责人将再次校对无误的终稿上交校教科室,校教科室传至印刷厂进行印刷。
六、校本教材编写要求
1. 书稿组成:
有以下几部分:封面(书名)、编写人员姓名、目录(编到节)、正文(各章内容)。
2. 书稿编写版式:
①纸张大小:大16开。(印刷厂提供模板)
②字体及字号:宋体,不大于四号字,不小于五号字。
③需要有页眉、页脚和页码的设计。
④页数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不少于80页。
3. 编写格式:以各学科的教科书为规范的行文格式,特别标点符号使用的规范,以及英文字母对齐排列。
201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