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关于教案改革的几点意见

[日期:2004-12-01] 来源:教学处  作者: sunfish [字体: ]

    近日教学处对教学常规中的教案和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记录做了阶段性检查。

    随着学校办公和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理念出发,教案形式和备课方式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我们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原则,希望通过改革教案形式和调整评价重心,杜绝以往教案检查中出现的凑节数、凑字数,补教案、抄教案,一查教案就忙得不亦乐乎的现象,将老师们从繁琐、费时、低效的劳动中解脱出来,积极引导教师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对教材的把握,学情的调研,教法的改进,教学的反思上来,以教师灵活、自主、多样、实用的个性化教案,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和课堂教学实效,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案改革的形式:

1.电子教案与书写、纸介教案结合

    我校为全体教师配备了工作用电脑,并连接了校园网和因特网,同时花巨资购置了同步课堂电子备课系统,如双威华教卫星宽频互动教育资源系统,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因此,目前我校已经呈现了教案由书写、纸介向电子和部分共享的变化。

2.书上备课与编写教案结合

    教师可将对教材的理解,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直接备在书上,而在教案中体现教学环节,教法与学法的运用。有经验的老教师和处于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师也可将教学思路、内容直接记录在书上,形成书案。

3.详案与略案、新案与旧案结合

    初为人师的新手,第一轮使用新教材的教师,以及对教材不能“烂熟于心”的教师,应该写详案、新案。这既是在备课,也是在上课之前“试讲”,是进一步熟悉教材,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经验丰富,形成了一定教学体系,有一定特色风格,对教材“烂熟于心”的教师,可以写简案、略案,充分利用旧案,增删修改,不断完善改进。

4.集体备课与独立备课结合

    集体备课有两种形式:一是同头教师一起分析教材,设计教案,共同使用,使用中针对本班实际作适当变化;二是同头教师各自备课,互相交流,互相参阅,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5.教案与教学笔记结合

    无论新老教师,我们都提倡并鼓励写教学笔记,其形式可以是教学反思、教后反馈、教后记、工作日志等,真实记载教学收获,如突发灵感、活动设计、成功之举、疏漏之处、学情反馈、教后心得、感悟等等,倡导突出一个“实”字,不作只供检查的官样文章。因为这些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或教训,对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叶兰教授指出:“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总之我们相信,教案应该是多元的、多样的,没有唯一的形式,盲目地取消教案与机械地克隆教案一样都是有害的,只有因时而异、因人而异,让每一位教师选择最适宜自身素质、能力、水平的形式去撰写教案,才能使教师不再把写教案视为身心的负担,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敬请老师们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谢谢!)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sunfish | 阅读: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