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组李舟悦老师结合生活实际带领学生开启全新生物之旅
对于李舟悦老师的课,师傅王会丽老师指出,李舟悦作为实习教师,将开学第一课上得很出色。面对学生上课时,教学内容鲜活,教法运用恰当,教学环节过渡自然,师生互动良好,能倾听学生心声,体现了良好的教师基本功。面对教师说课时,能做到层次分明,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效果,体现了较强的取舍和处理能力。对于不足,王老师指出这堂课需改进之处是教材还不太熟悉,相信凭李舟悦老师的勤学好问好钻研的精神会很快克服这个不足。

历史组张筱茜老师对比自己三年前刚刚踏上三尺讲台的课程设计进行了说课
对于张筱茜老师的这节课,师傅杨丽华老师谈了两点。首先就课说课,杨老师指出这节课在三年前就是一节好课,三年后,经过打磨、沉淀、升华,这节课在今天更加精彩。
杨老师先评价了这节课的“变化”和“不变”。指出这节课在今天相比于三年前在深刻性、丰富性和生动性方面有明显进步。这节课增加了对“历史”概念和内涵的理论解读,不仅展示了教师深厚的学科素养,而且增加了历史教学的“厚重”之美;为了说明“为什么要学历史”,张老师补充了大量的丰富的历史素材,内容涉及鉴赏、收藏、旅游等很多方面,在组织这些素材方面也显示了张老师的匠心独运,紧紧围绕历史的美与智慧,同时亲近生活和本土,所以不仅增加了历史教学的丰富性,而且丰富的素材还彰显了“丰而有序”、“繁而不乱”;经过三年的课堂教学的实践,张老师在课堂组织和师生互动方面已经能够游刃有余,使得课堂生动活泼,充满活力!
对于不变,杨老师指出这节课保留了三年前的”开学第一课”的教学主体内容和严谨的课堂教学组织结构,做到了“承继精华”。这种“不变”是非常必要和可贵的。
此外,杨丽华老师从这节课出发,关于教学实践,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两点感悟。
一是教学有恒常。面对课改,我们既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但是传统课堂的规范,包括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练习,提高升华的课堂环节不能省略,教师仪态端庄、温而厉、恭而安不能丢弃,板书也是非常必要而不能以多媒体展示完全取代。即传统课堂的精华要保持和传承。
二是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我们的课堂能使学生好学乐学,使自己享受陶醉并且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预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