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同音有盼时
2007/10/9 8:15:23
袁钟瑞
神州盛世谱新诗,却苦方言阻相知。
亿众齐圆百年梦,四海同音有盼时。
——题记
一
今年9月9日至15日,是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全国各地都要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本届推普周的宣传主题是“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1997年,国务院第134次总理办公会议批准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1998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规定推普周活动的宗旨是:广泛宣传大力推广普通话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说普通话的风气,推动推广普通话工作向纵深发展。此后,成立了中宣部、教育部、人事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语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为成员单位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领导小组,对历届全国推普周活动进行指导和协调。10年来,开展推普周活动的城市乡镇越来越多,参与人群越来越广泛,宣传内容越来越深入,活动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从第四届推普周起,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领导小组每年选取三四个城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选取若干市(区县)作为宣传活动重点。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方协调,精心筹备,领导发表署名文章或电视讲话,举办咨询、座谈、展览、征文、讲座、知识竞赛、普通话大赛、文艺演出、公益短信等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创造和积累了经验,形成了点面结合、良性互动的宣传格局。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和王刚担任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更使宣传活动增加了亲和力,扩大了社会影响。10年来推普周活动持续开展,使广大干部群众对推广普通话的了解日益深入,人们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日益增强。
10年来,推普周活动形成了几个鲜明特点:一是社会参与日益广泛,教师、学生、机关干部、新闻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公共服务行业员工、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乃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都积极踊跃地成为推普宣传员和力行者;二是各地将做好推广普通话工作视为展示精神风貌和提升文明品位,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重要手段;三是不断丰富宣传手段,推出活动亮点,注重集中宣传与常规工作有机融合;四是配合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宣传活动逐步向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延伸,为提高农民的普通话应用能力与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五是推普周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各界支持逐年增多,推广普通话的社会舆论越来越好。推普周已经成为群众性的传统活动,成为语言文字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盛大节日。
二
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也为大面积提高工农群众文化素质和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早在1956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就成立了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并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50-60年代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在“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方针指导下取得了很大进展,为新时期普通话的“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打下良好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给推广普通话提供了强大的客观动力。义务教育和广播电视的高度普及为普通话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计算机、手机短信的高度普及则使掌握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无声普通话)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必备能力。经过检查评估,目前京津沪渝4个直辖市和29个(?)省会(自治区首府)、5个计划单列市和一批二类三类城市实现了初步普及普通话。从新中国建国初期80%的人口是文盲,到今天近60%的人口会说普通话(在大中城市,会说普通话的人口比例达到80%),这是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石家庄市27中学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