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心防——中学生心理防护指南
2020/2/24 14:43:39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疫情高发,直接危及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国各地民众都时刻关注着疫情的进展。教育部也在近日下发了必要时对教学安排进行适时调整的通知。各地中小学也根据疫情状况纷纷做出延期开学的决定。在当前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如何做好社会心态调控亦至关重要。 好心态能够增强免疫力,良好社会心态将助力疫情防控。在此27中心理咨询老师根据心理学专业知识,为同学们提供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心理防护指南,助其心理自助,在特殊时期维护心理健康。
一、可能出现的身心反应
如果你是非毕业班的学生 认知:注意力、记忆力下降,思维敏感。 情绪:焦虑、恐慌、担心自己及家人患病、过度紧张、害怕。因学校开学日期变动产生不安、焦躁、情绪不稳定。 行为:易冲动,烦躁,压抑,激战的游戏,安全感降低。 躯体:食欲下降或适量增加,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因长时间焦虑出现肌肉紧张、坐立不安等。
如果你是毕业班的学生 认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思考能力下降,因疫情防控关系到开学及教学进度,加上中高考在即压力陡增,因而对疫情发展等情况更为敏感。 情感:愤怒,缺乏耐心,对自己正在经历的一切感到困惑,沮丧,对不能正常开学感到无奈和厌烦,压力增大,焦躁不安,缺乏安全感。 行为:行为冲动,过度刷屏,反复查看疫情进展消息,易激动,对身体过分关注,玩激战的游戏,安全感降低。 躯体:食欲不振或饮食过度,睡眠差,做恶梦,手足无措,坐立不安,体温、血压不稳定等。
二、原因分析 01 不同程度的应激情境诱发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紧张性刺激物(应激源)会引起个体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在内的非特异性反应。生理反应有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和呼吸加速等;心理反应包括情绪反应、自我防御反应、应对反应等。也就是说,当我们意识到外界发生重大变化或存在威胁时,生理和心理都会调动一系列的机能来应对,称为应激反应。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于关心社会生活、具有越来越强的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强应激源,而由于生活经验所限,中学生处理应激事件的经验有限,因此,产生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是正常现象。 02 隔离带来的正常反应 隔离,对于普通人来讲并不是常见的状况。疫情面前,专家建议最有效的防御办法就是进行隔离。面对突如其来的人身自由限制,在最初的“我终于能好好休息”的感觉过去后,就会面临一定程度的慌张和不知所措。往常假期最令人开心的同学聚会取消了,也不能和三五好友一起打球、出游、聊天,对于精力旺盛又特别重视友情的中学生来说,这无疑非常容易让人产生空虚、沮丧、孤独甚至抱怨和愤怒的感觉。这都是隔离情境这种不常见的应激源带来的自然的情绪反应。 03 学业压力带来的正常反应 中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丰富、抽象性显著增强、教学组织非常严谨,与此同时一些学科内容会有明显阶梯性。“低头捡一只笔,就再也没有跟上老师的进度”也是很多中学生担心的情况。学校推迟开学,正常的教学进度怎样进行下去?如果视频授课,我能集中注意力吗?学习效果会不会打折扣?面临即将到来的中高考的同学们可能也会担心自己在家复习是否没了备考的气氛,让自己产生懈怠。焦虑和紧张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因此,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前,怎样在家也能正常地完成学业任务、在即将到来的升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是中学生在这一阶段重要的应激源之一。 04 亲子关系压力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个体身心都在飞速发展的时期。处在这一阶段的你,有着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石家庄市27中学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