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知识匮乏困扰今日父母
2004/10/29 8:32:48
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父母不知如何与孩子相处
在国家某部委机关上班的季先生近来十分苦恼,自己是博士毕业生,爱人是硕士毕业生,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如何跟自己性格内向的孩子更好地相处:孩子性格内向,又特别倔强,一旦不称他的心就会大发脾气,但又不能对他太严厉,怕他承受不了,该怎么办?
有这样困惑的家长不只季先生一人,据《知心姐姐》杂志社最近对北京、石家庄、宁波、成都四个城市的1350名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平均每3个家庭中,就会有一个家庭在教育孩子上感到困惑或苦恼。
家长们的“难题”多种多样: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正确、孩子的心理承受边界在哪里、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才有效……说得具体点儿,当与孩子发生言语冲突时,应该怎么应对才算正确;如何才能使孩子心胸开阔,关心别人;当孩子的看法片面时,如何说服他;孩子不诚实怎么办;孩子思想负担很重,遇到事情想不开怎么办……
即使是同一类型的问题,家长们关心的角度也各不一样:同样是学习问题,有的家长不清楚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既从学习上解放出来,又能取得好的成绩,而有的家长则为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而焦虑。
调查表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们想到或看到的问题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细致了。
对此,北京教育学院初等教育系系主任钟祖荣教授表示,这一调查的结果和他所掌握的情况是一致的。这其实反映了家长在家庭教育知识方面的贫乏。
钟祖荣教授笑言,恐怕没有一个家长敢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碰过壁,没有烦恼过。因为大多数家长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他们的家庭教育知识,主要是从父母教育自己的体验中继承下来的,是从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是从与同事朋友交流的过程中得来的,这些来源渠道对于家庭教育知识的形成和积累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在知识的科学性、有效性、系统性等方面,也会有局限性。
“曾经有人开玩笑,将来做父母,必须经过培训、考证,有了合格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要孩子、做父母,否则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负责任。”钟祖荣教授告诉记者。
因为父母的教育有问题而影响到子女健康成长的例子太多了。
今年5月份的一个周末,北京电视台《第7日》栏目应一位妈妈的请求制作了一个短片。这位妈妈为已经32岁的乖女儿找不到男朋友而苦恼不堪。
说起长相清秀端庄、温柔乖巧的女儿,这位妈妈开始痛说自己家庭教育的不是。为了把女儿培养成一个乖巧听话的好女孩子,她从小就对女儿的生活管得很严,结果女儿是乖巧了,却由于缺少独立自由生活的空间,非常不善于与人交往。结果,女儿到现在个人问题也没有解决。面对镜头,这位妈妈追悔莫及。
钟祖荣教授说,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孩子接受新事物快,他们往往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语言”系统(比如,人物的名字、游戏、故事、动画片等)和自己的价值观,但父母往往固守自己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做事方式等,于是亲子之间就极容易产生代沟与隔膜。当然,有代沟也不怕,只要能沟通就行。可是,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大家都很忙,沟通难于实现,这样,时间一长,“心理”距离就远了,孩子就更难以管教。
值得庆幸的是,据本次调查的组织者、《知心姐姐》杂志主编林珂介绍,有近十分之一的父母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比如:“孩子管得过多好不好,是不是应该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是因为对孩子要求过高才造成孩子的压力太大?”“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作为父亲,应该为孩子做点什么?”“当家长想要发火的时候,怎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扭转局面?”等等。
林珂说,工作中越来越深切地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石家庄市27中学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