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通话培训测试手段的现代化
2005/9/23 8:27:48

 普通话水平测试,专业性强,牵涉面广,社会意义重大,做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必须有坚实宏厚的学术支撑。基于这种认识,2002年5月,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在扬州召开了全国首届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两年后的2004年12月,又在珠海召开全国第二届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为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PSC)的研究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使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研究力量得到了展示,得到了集结。
  为推进PSC的学术研究,国家语委设立了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十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汉语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委托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组织协调全国20多个省级测试机构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同研究。课题由41个子课题组成。"《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的研制"、"普通话水平测试国家题库建设"、"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等子课题,已经通过鉴定,投入使用。据统计,全国第二届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上交流的论文 ,约有40%是"汉语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这一"十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的成果。
  进入21世纪,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社会需求愈来愈大,对普通话培训测试的学术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特别是语言信息处理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新世纪为把普通话培训测试事业推向新阶段,在为其建立坚实的学术研究平台之时,还必须充分注意"手段现代化"问题。普通话培训测试手段的现代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及相关的现代技术设备,使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从管理、测试、培训到研究都实现现代化。下面分而述之。
  一、管理工作手段的现代化
  就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而言,管理工作大约涉及四方面:
  a)对被测者的管理,主要包括被测者的基本信息、报名、测试、成绩评定、证书发放、成绩公布、信息查询等;
  b)对测试员的管理,主要包括测试员个人业务资料、出勤、测试、科研、业绩评价等;
  c)对下属测试站的管理;
  d)本中心的内部管理。
  a方面的管理体现着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的社会服务职能,其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方便被测者。幅员辽阔、交通不便的地区,更能体现其优越性。此外,也可以为用人单位核实信息提供方便,对遏制伪造全国统一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等社会欺诈行为也有一定作用。
  b~d三方面是工作系统内部的自我管理,可以通过"政务信息化"来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政务信息化,可以提高政务运转效率,并能有效沟通测试中心之间、测试员之间的联系,增加工作透明度,增进民主管理因素,增强组织的内聚力。
  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实现管理工作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已经在多年前就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和范例,所以其关键不在技术创新,而在工作理念和对现代化意义的认识。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手段的现代化
  普通话水平测试由两个基本工作环节组成:a)命题与制卷;b)施测。普通话水平测试手段的现代化,就是解决这两个基本环节的技术问题。
  命题与制卷。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根据十年来普通话测试的实践经验和我国当今语言生活的实际状况,建立具有科学性、具有足够库容而且便于及时更新的测试题库。题库用计算机管理,可以因需要自动生成千百套纸媒试卷或机测试卷。试卷可以即时生成,可以通过网络或人工携带的方式远距离传送。这项工作,已经由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和上海市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共同完成了, 今后还需根据现实需要和科技的进步不断完善。
  施测。当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试卷有两大部分:a)选择判断试题,b)通过被测者的实际发音来检测其语音面貌的试题。选择判断题在技术上完全可以采用机读方式阅卷,但因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石家庄市27中学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