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对话(二)
2006/3/20 10:02:00
编者按:上一期语文课程标准组的方智范教授解答了教师们在学习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时遇到的疑难问题,这一期方教授继续解答阶段目标中涉及识字写字、阅读、语文知识等方面的问题,下一期还将对阶段目标中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有关的问题做出解答。您在学习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请告诉我们,我们将努力帮您解决。
问:语文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之下是"阶段目标",即把义务教育的九年划分为四个学段,小学三个学段,每两年为一个学段;初中三年就是一个学段,然后按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我们觉得这样的安排比较符合教学实际,也便于操作。我们希望能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给我们谈谈阶段目标设定的根据,以及你们的思考,当然也希望能突出一下不同学段目标各自侧重的方面,以便实施。
第一方面的教学内容是识字与写字。学习识字写字,就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请问这方面也有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吗?
答: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是一个基本认识。表面看来,学生学习识字写字就是为了掌握交际工具,落实了语文的工具性,但我们认为,工具是被人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个情感态度的问题;而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尤其是我们的汉字,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识字写字方面,同样应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鉴于此,我们首先加强了在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重视识字写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第一学段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第二学段提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以此为前提,强调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到第四学段实现"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其次,为了落实总目标关于美育方面的要求,注意通过识字写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第一学段提出"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但仅限于蒙胧的感受,从第二学段开始要求"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通过书法练习,要求"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三学段),"体会汉字书法的审美价值"(第四学段)。
问:那么在识字写字能力千方面,有没有强调的重点呢?
答:有的。考虑到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设定目标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多识字、少写字,这是十分必要的。强调多识字,是为了让孩子尽早进入阅读,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对发展孩子的情感和思维大有益处,当然识字也不是多多益善,要掌握一个适当的量。强调少写字,则是考虑到孩子的手指肌肉还没有长好,过度写字对正常发育不利。简言之,就是识、写分开。还有,过去对低年级孩子写字的要求偏于知识性,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现简化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即可,更重视写字的学习过程,要求"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间架结构则只须"注意"即可。这样提是试图降低难度,适当减轻低年级孩子的负担。
问:汉语拼音一直是初入小学的孩子学习的难点,课程目标在这方面有什么新的考虑?
答:汉语拼音学起来比较枯燥,罗马字母对中国孩子来说也显得陌生,不易掌握,确实是学习的难点。所以第一学段提出的目标,只限于"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这些最基本的要求。这样设定要求的考虑是,只把汉语拼音作为认读汉字和学习普
通话的工具,立足于用,起一个"拐杖"的作用。除此以外,不要再有烦琐的知识要求。
问:这样一说,我们对这方面目标的理解就更明确了。下面请把话题转向阅读方面好吗?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理念与过去有什么不一样?
答: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石家庄市27中学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