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石家庄日报》刊登我校贾晔老师文章

[日期:2013-09-25] 来源: 办公室  作者:张利红 [字体: ]

 

变化中更贴近学生心灵

   

  9月,新学期伊始,鲁迅的作品《风筝》退出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备受关注。其实,今年新修订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做了较大“变脸”,30篇课文中,9篇做了更换,单元顺序也做了较大调整。

 

  语文课本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举足轻重,十几年间,中学语文教材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变革的过程。回顾、梳理这种变革可以看出,不断出新的教材更加尊重新时期学生的发展。

 

  出场嘉宾

  石家庄市第27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高中教材

 

  具有现实意义的篇目越来越多

 

  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发行10年,我们也已使用过两个轮回。在这六年的时间里,经过省市各级的培训和在实际教学中的摸索,我们也从开始时的不适应,逐渐到今天的熟知,也渐渐地喜欢上了这套教材。

 

  课堂上要求必讲的篇目少了,学生自读的内容多了。在教学中,必修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讲读教学的蓝本。人教版“新课标”必修教材的每一册都安排四个单元,每单元安排讲读课文3篇,共12篇。较之以往20余篇的篇目编排,明显少了很多。然而,这并不代表阅读量的减小,因为新教材除了“阅读鉴赏”板块外,还安排了“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三个板块。这些板块排除写作指导、知识延伸和课外阅读指导等功用,那些文章都是学生阅读的好材料。“表达交流”里的那些精彩范例的片段自不待言,“名著导读”无疑也都是经过精雕细琢过的文字,都堪称典范之作,非常适宜学生阅读。就连“梳理探究”里,也不乏适于学生阅读的内容,让学生在梳理整合那些汉语的一般知识中,自然而然地得到美文的熏陶。

 

  还有跟教材配合使用的“语文读本”,每册安排有文章30余篇,每一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典范之作,而且,每一篇都有“阅读建议”,有的还有赏析文章,指导并帮助学生阅读欣赏。

 

  从教材的改变来看,传统意义上的篇目少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篇目多了。

 

  从高中语文教材调整来看,鲁迅先生的文章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删减了的也在“语文读本”出现,影响并不大。而且,必修教材里的《纪念刘和珍君》《药》《灯下漫笔》《祝福》《拿来主义》等经典篇目,并未能离开中学生多远,以现在高中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解读这些课文也并非难事。

 

  更贴近中学生贴近现实生活

 

  我认为,教材选文的增删是正常现象,大可不必为此忧虑。一部分不合时宜的篇目遭淘汰,也正好给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气息的好文章腾开了空间,让语文更贴近中学生,更贴近现实生活。

 

  落实在书面上的作业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知识多了。语文教学本来就是以读写训练为主的学科,“写”的训练是必须要进行的,但这“写”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写作业,而是写作能力的训练。因而,新教材里书面上要写的作业少了。

 

  原来教材里每一课后面单纯的“练习”,改为“研讨与练习”,把“研讨”放在了第一位。从“研讨与练习”设题上看,除古文篇目里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需要写一写外,大都是研讨方面的题目,需要学生们自己去探究或讨论。

 

  除了“研讨与练习”,“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三个板块,更适于学生自主探究,锻炼自己的钻研探究能力和写作能力,以积累自己的语文知识,丰富文化内涵。

 

  简单说教的东西少了,真情体验的东西多了。新教材不管是“阅读鉴赏”选文,还是其他板块的设置,我认为最大的一个改变是,都避开了简单的、政治性的说教,代之以真切的体验和真情的抒写。选文方面不再赘述,其他板块如“表达交流”“必修一”第一篇“心音共鸣”,就安排了《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梳理探究”里《优美的汉字》《其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三篇,也无不引导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切身体验,那都是看得见,摸得着,活生生的生活。“必修二”梳理探究里的《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等,也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这些,在他们身边随处可见的语言现象和汉文化精髓,也都让高中生们受益匪浅。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bigbird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