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特级教师李晓风在线辅导高考历史复习实录

[日期:2004-06-03] 来源:  作者: [字体: ]

中国教育在线-高考专栏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中国教育在线高考名师在线辅导活动现在开始,今天我们邀请的是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李晓风老师,李老师你好,首先请您讲讲最后时间怎么复习好历史?

[李老师]:现在距离高考的时间非常近了,首先同学们依据这一年已经打下的基础,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我首先想提一下,不要搞得太累,实际上这段时间的休息调整非常重要,因为休息好,调整好,有一个好的状态也许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劳逸结合,千万不要把这段时间搞得太紧张。除了这点以外,就历史学科来讲,做什么最重要,同学们是先做题还是先看书,我的观点是多看书,这段时间仔细的看书不太可能,有具体的建议,一个是按照《考试大纲》的细目一个一个逐条想一下,看是否能把知识点复述出来。

[李老师]: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你看中共八大这条,应该能想到关于中共八大的相关三个问题,如果想出来,就做,如果想不出来就落过去,可是时间相当紧,如果重新做时间非常紧张。另外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拾漏补缺,另外做题的时候不要超过做历史学科的四分之一,只能更少,不能更多。而且我建议做题是以做历年的,特别是近年来的、文科考试的高考题为主,因为市面上大量的试题思路对不对的问题,所以过多做这样的题没有太多的好处。另外一点,我们做题的时候总问什么是重点,实际高考有一个重要,只强调要点,不强调重点。相反人人都关注重点,反而不太容易有新的内容出现,所以关于重点方面我不说了。但是文科综合考试有一个特点,是对热点问题的关注比较多。

[李老师]:像热点问题,举一个例子,换句话说,热点问题出题的概率相对高一些,但是千万不要压在这个题目上,但是实际上同学们会问什么是热点问题,你可以想想用历史学科怎么来解读、怎么来禅释这些理论和史实问题,我在讲课的时候提到了,如三个代表的问题,从历史上怎么看社会发展的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还有台湾的问题等等,以及WTO和中国对外贸易的问题、三农问题也是今年很热的一个问题,而且历史上有很多话题来说,如农业问题,还有振兴东北工业基地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问题,全球化问题,像城市化、工业化、货币制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李老师]:还有更具体的实事问题,中东问题,朝核问题都是我们想到的热点问题,我们只能说这些问题出现的概率相对高一些,但是有一个原则,应该是充分掌握教材所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在这段时间可能对热点问题多一些思考,有所倾斜,但是千万不能把你的全部希望都放在这些热点问题上。如果碰上的话,考的会很差。

[网友]:老师你好,我刚刚把课本看了一遍,之后应该干什么呢?我现在选择题大概会错两三个,怎样能继续提高呢?

[李老师]:选择题错两三个,实际上已经达到一个正常水平。比如说一道题不错,应该说这种情况可遇而不可求,错两三个题,保持住现在的状态,别错得更多,其实解答选择题没有特定的操作方法,换句话讲,这种题目技术性不强,能不能解好这个题目,关键看你知识的落实情况如何。其实选择题错了的话,你可以看一下你错的两三道题是什么样,因为我们统计有两种情况出错,一个是知识点没有记住,就是四个选项中有非常确切的知识,你的知识记错了,一下判断错了,这是知识点上出错的问题。比如说一个秦朝的问题,你记成唐朝。还有一种是推理过程出错,因为选择题有时候把教材上的知识做一些逻辑处理,推论出跟我们学过的东西有关系,但不完全一样的表达,其实这种推论性的题目还是比较常见的。

[李老师]:看看是不是推理过程中这个问题错了。这是我刚才说的知识问题上的出错还有思想推论上出错,现在看一下你错在什么地方,主要是什么原因,如果知识点出错,可以再用这段时间对知识点问题进一步进行扎实学习,如果推论性的题做错,可以把以前做的题仔细做一下,理解你以前思考的问题的差距是什么,思考不对的症结在什么地方。

[网友]:最后这几天历史基础比较差的考生,如何复习?

[李老师]:我想你今年最好抱着平和的心态去考,我在这儿说实话,也不去说什么冠冕堂皇的话,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不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能考上。

[李老师]:比如说历史满分是100—105分,如果平常的考试只能考30、40分,如果考这十来天的时间把成绩搞上去不太可能,因为这表明你的知识欠缺非常错,如果你一年都记不下来的东西,十来天怎么可能记下来?所以我给你提的建议一个是这段时间尽量努力,保持轻松的心态去考,也许可以考好。如果你要求不高的话,也许能够上个大专,如果你要求比较好,可以吸收今年的教训,明年再努力,其实今年就算你没考上,对你来讲,这一年也是宝贵的财富,成与败在什么,经验教训在什么地方,争取明年再考。

[主持人]:其实高考也是心理素质的问题。

[李老师]:高考一个是考能力,一个是毅力,我觉得刚才说历史完蛋的同学,实际上我觉得你可能很大一部分是你的毅力不行,倒不见得是能力不行,如果能力不行就真完蛋了,如果毅力不行,别的同学可以拿出时间来学习,你却老想玩,书看不下去,最后导致成绩上不去,所以我想这也是一个经验教训,如果你以后想考的话,在这方面要特别注意一下。

[网友]:如何答启事这样的问题?

[李老师]:我理解这位同学讲的问题,一道大型题目,因为在文综试卷上历史考试题可以分三类,选择题、化学科的简答题,还有学科内容大题,一般占30—40分,这道题最后部分有从中得到什么认识,得到什么启示。对于这种问题首先要心态平和,因为到了现在的这个时候,心态就要平和,首先对这种题目答题的时候是无章可询,比如说去年的题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个问就是一个启示,其实这道题的答案连我们都想不到,而且我们觉得超出范围,答好答不好,跟你偶然想到的一些知识有关系。

[李老师]:首先遇到这种的问题的时候,其实谁都答不好。其实我们对自己学生的教学中,也是强调碰到这样的问题,首先要尽量答好,把你想到的东西多想想,好好答,也没想对不对,得多少分,其实大家都得不了很多分,如果你没得分影响也不会太大,但是千万不要不答。尽量多答,从几个方面多说几句,这样得分机率会高,因为这样的题占3—4分,如果我们拿到2—3分也是算高的。其实这样的题可能性非常小。

[网友]:如何记历史年号?

[李老师]:我觉得这个问题问错了,年号从来不考,如果说年号根本不用记。比如说什么叫年号了?要争冠之日的争冠就是年号,我意识中保留在考试中的只有争冠年号,怎么记,就这两个字,所以我想不存在记年号的问题,我想这位同学是不是怎么记历史年代。我从这个角度说说,我的回答可能出乎你的意料,不要记历史年代。为什么不用记,我们看高考中的题,选择题的部分题目不可能以年代作为考项,比如说A项1840,B项1841,不可能出这样的题目,所以选择题其实不会考的。

[李老师]:主观性试题,从我了解到的高考出题和阅卷情况从来没有把采分点放在年代上,没有这样的情况。就是说不会以年代作为给分的标准,一般来讲,我们答主观题的时候不要写年代,按照时间顺序写就可以了,不要写具体年份,如果写得太具体,反而给自己找麻烦,比如说你答得都挺对,可是写年代的时候差了几年,阅卷老师就不好给分,所以这种情况给不给分都有道理。 如果从试题上来看,其实是不会以年代为采分点的,那么我们在历史复习中千万不要背如1259年,1279年,要求的是时间定位,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背景,前后大概是什么时间范围之内,或者几个试卷时间上相对的情况记清楚就可以了。

[网友]:近代史应该如何复习,可以讲一下复习的方略吗?

[李老师]:所有的历史都一样,近代史跟中国古代史、世界史都一样,不存在中国近代史特别的方法。这么说吧,到了现在离考试也只有十来天的时间,其实我一开始自己讲那段话的时候已经讲了,咱们现在这段时间,如果前面记得很差,现在想补回来,说句泼凉水的话,其实不太可能,我们只能尽量做,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如果你掌握的比较好,这段时间就是巩固,不管是近代史,其实所有的问题都一样。就是按照《考试大纲》的知识细目最好进行落实。

[李老师]:另外近代史怎么复习,我理解是不是这样,近代史比如说有什么重要线索,有什么重要的要点,其实我刚才已经说过了,重点问题咱们不提,因为我给你重点,最后可能恰好害了你。其实一说重点就存在压轴的问题,一说近代史的线索可以有很多种说法,比如说帝国主义缺略中国的侵法史等等,其实高考中的基本问题都是就具体历史问题形成的,一套长线穿下来的题目非常少,我们在平常教学中讲这些长线索就是梳理和记忆知识的手段。

[主持人]:我理解是不是现在这个阶段,同学们应该从头到尾缕一遍这样的知识,不应该是压题?

[李老师]:压题什么时候都不应该,比如说现在距高考还有一个月,两个月,我建议同学们一定要结合《考试大纲》一条一条逐步落实一遍,而且就落实一遍。我想落实一遍,时间上恐怕也成问题,但是能落实也是一种好处,我觉得还是以知识点为主,而且同学们要找自己的薄弱点。

[主持人]: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就可以找到自己的薄弱点,像学的不好的同学就不知道自己的薄弱点。对学的不好的同学怎么办?

[李老师]:我觉得应该做的就是心态平和,如果你要求的不高,我们分析一下到什么程度可以考上大学,我觉得像北京市的情况,像历史学科到什么情况不拉你的分,如果你的历史能考60分就不会存在拉分情况,这些同学可以看一下自己有没有可能达到60分,这样自取争取一下,就有可能考上本科。

[李老师]:如果上大专的,可能10多分不够甚至更低一些,首先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情况,保持平和的心态,课本上的知识一定要多落实,可能会对你有帮助。还有的同学在答题上存在一些问题,我建议你可以把这几年的文综试题,千万不要乱找题,把这几年的文综试题找来看怎么回答,不一定自己写一下,想想自己从哪几个方面回答,然后跟答案对照一下,看差距在哪里,通过这些手段我们学习适应答题。

[主持人]: 网友:历史大题应该如何分析?从哪几个方面来入手?

[李老师]:历史大题其实不是如何复习的问题,应该是如何解答的问题。历史大题确实也是同学们在解答问题中感觉到最头疼的问题,但是我说一句心里话,其实从考试情况来看,得分最低的不是历史大题,我说这个情况能不能缓解同学们对历史大答的畏惧心理,这几年的文综考试分析情况来看,这几年的大题的难度在0.6,如果这道题是100分的话,平均可以得到65分,其实最难的问题,可能同学们不太关注大学中的小问题,那些小问题难度一般是0.4—0.5,也就是说100分的题只能得40、50分,其实大题不是很难,而且可以拿到分数,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历史大题从分类上讲,分有两类,一类是材料解析题,一类是问答题,其实这两类题差距非常大,材料解析题如果答得考,100分的题目可以达到65分以上甚至更高,这种题比较好答,而且有一些技术性的东西。我现在简单说一下,材料解析题的技术上问题,一般是先把材料看好,然后看问题,我觉得这种说法不能算错,但是对高考不适应,没看问题,直接看材料,如果材料很长,用了好几分钟看材料,跟没看一样,所以一上来就要看问题,看问的是什么问题,比如说材料上的问题会问你结合材料一看问题,这样你的阅读是非常有目的,而且效率也很高,然后注意一下他让你找的具体问题是什么,然后找材料上的内容。还有材料解析题一定要看材料,不要背书,总有些同学见到材料就背书,其实不需要。我们有的同学学习不努力,就背书。我建议学得不太好的同学看一下材料内容,这样学习方法可以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然后下面的问题可能是结合材料二、或者结合材料三回答问题,每个问题的问得非常明确,你也会有目标性,这样答题的差别就不会很大。

[李老师]:从高考的趋势来看,这几年的全国高考,很明显出材料题的倾向比较明确,可能是一个是便于控制难度,因为谁也不想把难度弄得太难,所以命题的主观方面恐怕还是不希望题目太难,这样出材料解析题的可能性大;再一个材料解析题比较容易考多方面的能力,而不是考死忆硬背

[李老师]:从现在来看,材料解析题有优势,但是我们也得准备比较难的问答题,问答题处理问题的技术手段就比较小,有一个前提是绕不过去的,所以要掌握教材,如果掌握不了教材问题答不好,掌握了教材也不一定把问题答好,所以就是怎么取舍知识的问题,所以一定要把题审清楚,一个问题一般分若干问,把每个问题中的涉及中的若干条件掌握一下,然后再回答。

[网友]:中国近代史和世界史怎么结合起来?

[李老师]:至于怎么结合,我觉得是命题者的事情,你不用考虑怎么结合。比如说简述西方工业革命?这个题是让你叙述西方工业革命的内容,所以你只要把相关知识点记住了,碰到什么问题答什么问题,问到世界史就答世界史,问到中国史就答中国史。

[网友]:您好,请问今年新增了辨析题,请问历史的辨析题从什么角度出题,应该如何面对?

[李老师]:这位同学提的问题我还没听说。我觉得这种消息是不准确的,因为历史考试从来没有出辨析题,如果北京市自己选题,出辨析题,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是不会有人知道这个变化,所以我想这个说法肯定不准确,就算今年试题中有了辨析题,但是命题组的人绝对不会把消息外露,据我了解,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网友]:东北振兴与中国近代史哪些史实相关联?

[李老师]:中国近代史上所有发生的东北事情都相关联,可以想一下从二次鸦片战争时候的割去东北的100万平方米土地,再往下中日战争,就是甲午战争,日本人入侵中国东北,然后《马关条约》,一度要把半岛割出去,其实在近代部分、晚清部分也就这么多内容。到了民国部分,民国部分一上来我们碰到的就是9.18事变,再往下就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近代史上就这么多。现代史就是建国以后的历史,它没有专门集中的,但是这个地方其实是振兴东北的主要部分,我们应该把一五计划中的大庆油田放上去。

[网友]:我自己觉得历史题做得不错,每次答题的时候也不错,但是老师总会扣我的分,那么如何让简答题少扣分?

[李老师]:历史上不存在简答题的题型?你说的是不是三科结合中问的关于历史的问题,这种题称为简答题的历史部分,从文综考试历史来看,这种题的难度最低,其实这种题难是难在背书上,题目越简单,一两句话就是从书上出来的。

[李老师]:这位同学你说你答了很多,老是得不到分,第一点检查一下相应的用知识点反映的是不是有把握,还是很凑合?我觉得最好这个问题自己能够解决,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你的答的内容和答案对一下,不是你有没有答多少的问题,可是你有没有采分点,核心的知识点是否答出来,如果你答出来,老师不会不给分,如果你真得答出来,老师不给你分,高考的时候也会得分,如果你答题的时候没有采分点,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李老师]:其实高考一直是采点给分的,比如说你关键的词出来了,答得很多不见得可以得分。

[网友]:高考《考试大纲》没有说明这个问题会不会考到。

[李老师]:《考试大纲》没有的东西,原则上不应该考,如果考这种情况就是超纲,这种情况往年发生过,但是很少。比如说原来的3+2的历史试卷考了150分的题,当时就有两三分的内容,而且这属于命题失误,绝对不是有意这么做的,所以关于这个问题不用想,如果人家不超纲,或者就超两三分,这样就会分散你的精力,所以建议你不要管。

[李老师]:凡是《考试大纲》的没有的东西可以不需要管,可以作为背景知识把握,但是不要在哪儿花工夫,这么说,凡是大纲上没有的东西就不会考。

[主持人]:请您说一下选择题方面的问题,有些老师的排除法、举例法等等?对历史问题是不是有其他的方法?

[李老师]:我个人认为选择题的技巧有种,比如说刚才说的排除法,其实这种方法对答题的影响不是很大,或者不告诉你这种方法,你自己做出来是属于默认的东西,而且肯定会用。比如说我看见这项答案不对,就不用它,可以专门排除,这种思维从做题思维和逻辑上不需要。

[李老师]:从历史题来看,选择题错了有两种可能,一个是知识没有掌握好,再有就是推理上有问题。所以同学们应该检查一下自己出错的原因在哪里?我自己觉得影响解答题的最大问题还是对教材掌握的不好,我其实专门分析过这些年的文综试卷,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80%左右的选择题就是依靠教学知识就能回答的,也就是说这个点我选择它还是不选择它,很明确可以用教材上的知识进行回答,把书记下来就可以回答,记不下书来就没有什么技巧?

[网友]:有一个同学说我看了好几遍书了,还是答不好题。

[李老师]:现在是说你看完了书记下来没有。比如说你把这本书看了五、六遍了,大一开书什么都明白,一合上书本什么都想不起来,如果有这种情况,就进入了高考复习后期的死角情况,这是一个心理上的问题。

[主持人]:这种时候应该出去活动、锻炼身体。

[李老师]:还有最好的情况就是复述,可能这本书第一遍看能记住50%,再看一遍可能记住70%,再看就没有效果了,所以不能以看书的遍数多少看是否记住,而是检验确实是不是记住了?

[网友]:《考试大纲》中新增了一些内容,比如说理学,古代史考试中没有。

[李老师]:我觉得使用新教材的考生,据我了解的情况,今年考试大概的中国古代史是一部分,大纲跟教材上有一些出入,我自己觉得可能是这样的情况,我们现在使用这种中国古代教材是刚刚修订的,而且是高三同学第一年使用,去年的同学使用的是旧版本,今年的同学使用的是全新的版本,我理解《考试大纲》可能有一个失误,就是按照去年的大纲做,可能今年有一些内容删掉了,高考是这样的,学过的东西才考,没学过的不考,我觉得肯定有人反映大纲的内容和考试的内容脱节了,我想他们负责任的方法就是不出这些脱节的内容,如果你不放心就简单看看,如果放心,教材上没有的东西就不管它,因为教材上都没有,到哪儿去去找。

[主持人]:我觉得这段时间考生最不放心的可能就是没有掌握的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跟同学和老师沟通。

[李老师]:或者把家长拉来帮助你背书,让家长提问,你来背。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这种方式挺好,让家长帮着我从头到尾背。

[李老师]:其实这种方法更有效。

[网友]:请问推理问题如何答?

[李老师]:比如说一道选择题,选项不是原来的表述,而是在表述中加了一些处理,可能把它进行提升或者引申到另外一个相关问题,现在的关键是你能否看出中间的联系,我手中没有高考试卷,没法具体举例,你可以自己看一下, 他的选项可能进行加工、逻辑上的转换,现在是你能否看清这之间的转换关系,但是最终是看你对教材上的知识记没记住。

[网友]:模拟考试的考卷上反映出来的知识,是不是很重要,因为现在的时间也不多了,我想多落实一下这样的知识点。

[李老师]:千万不能这样,模拟试卷对问题的理解,我每年都参与出海淀区的模拟试卷,我们出题的时候压题的成份很少,一般不会考虑这份试卷能压上几道题,一般出试卷的原则是在难度上跟高考结合、在题目类型上跟高考结合,比如说这道题又古老又陈旧,这样的题完全不会出,要出的是考试可能性大的题。至于说压题,我在这里说基本上压不上,这种情况没有发生过,不光我们自己区没有压上过,哪个区也都没有压说过。我记得海淀区的语文试卷用的材料跟高考一样,结果官方专门进行调查了,说考卷上是不是出问题了,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压中题就是很不正常的,所以千万不要把题放在试卷上。

[主持人]:我觉得压题可能是同学们心理上的安慰,还不如自己踏踏实实的复习。

[李老师]:其实高考有一个反压题的操作,就是说出这道题大家都想不到。

[网友]:老师能否讲一下世界史该如何复习?

[李老师]:如果这位同学一直在听的话,跟我前面讲的中国近年代史复习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原则,也没有什么不同。

[主持人]:其实这里不存在知识点的问题。

[网友]:三农问题如何跟历史问题结合在一起。

[李老师]:三农问题第一个背景远一些,但是同属农业的问题,就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唐朝以前发展的情况如何,像工具的改进、垦田扩大的问题,还有宋朝到清朝的问题,这是背景的方面的。

[李老师]:还有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之后的事,土地改革是一块、农业合作化是一块,工业合作社是一块,这三点结合起来,这个问题就近多了,应该说比考古代的问题多一些。另外就是核心问题,其实像这种热点问题,三农问题历史是考不到核心的,核心问题只能是政治上考,核心的问题就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同学们应该抓住三个点,第一,它是调整生产关系与解放生产力;第二,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是解决当前的问题,就是解决当时的眼前问题,比如说80年代增加粮食收入和产量;第三,发展乡农企业,这是长远的目标,面对的是工业化、城镇化的问题。历史中关于中国史的部分能讲农业的问题就这么多了。第四个问题就是相关连接,不直接连接,眼界放宽一下,国外的农业会不会对我们国家发展农业有一个借鉴作用呢?

[李老师]:第一我们可以说西方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化道路,西方国家农业是怎么样走上资本主义化道路,有这么一个方面同学们可以关注一下,我就不说这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像、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日本,我觉得更重要的、更关键的问题,国外的问题跟我们更直接相关的就是苏联,苏联的农业发展,同学们可以从书中找到新经济政策以及斯大林当政以后的经济农业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跟我们相关,我们现在古今中外课本上跟三农或者跟农业相关的知识点我们都列出来了,同学们可以自己落实一下。

[主持人]:尤其是知识不牢固的同学,我们应该把老师说的知识点落实到。

[网友]:老师你好,现在的时期我应该多看历史试卷还是多看历史线索,课本中的小问题是不是会考到?

[李老师]:没有必要进行区分,我的说法是看历史教材,如果把事件和线索分开讲,这个不值得提倡,我觉得应该是注意历史教材原来的机构,考试中不可能出现今年的高考以考试卷或者线索为主。如果真的让我回答事件还是线索,我觉得线索更主要,高考中很少出现整个线索的问题,而且是历史教材中综合进展的问题。小字部分从命题上讲从来不承诺不考小字,但是实际试卷中极少出小字,那么哪些小字需要关注一些呢?

[李老师]:像现在与热点问题相关的小字可以关注,举一例子,比如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十六大提出的,可是课本只写了十四大没有写十六大,在这之前书上有十三大,其中有走向小康社会的三步走战略,这其实跟十六大密切相关。现在由于面对小康社会的热点问题,三步骤应该视为跟正文一样。有两个原则,小字部分有如果有提炼或者概括,以及重要的部分可以看一下,小字部分中的纯粹的增加史实不要记,第二,与热点相关的小字要记。比如说像中东问题,有很多小资,因为中东问题也是很热的问题,那个小资也需要看一下。同学们对小资可以做明确判断。

[网友]:在做大题的时候,不是特别了解史实,在不了解史实的基础的情况下,怎么得分?

[李老师]:没有办法,刚才我说过你对史实了解过,未必能把答好,因为有取舍的问题,如果你的史实不了解确实没有办法,因为人家考的就是你对史实是否掌握,如果掌握不了,确实没法把目答好。处理的一些技术手段,就是同学们应该尽量多写,尽量回忆,尽量用一些话去应对他的问题,但是能不能得分不好说,这要看你自己的运气。

[网友]:怎么能把琐碎的知识点结合起来?

[李老师]:其实同学们问主观性试题如何解答,反正出同学们对主观性试题可能比较畏惧,掌握的不是很好。

[李老师]:确实主观性试题给人的感觉是比客观性试题难答,客观题无论会不会答,不用长篇表述,就写A、B、C、D,哪怕错了也就那样了。在我们观察来看,选择题错的比主观性还多。我想同学们这么关注主观题其实是心理上的恐惧,你要了解大题不是很艰难,这种恐惧如果消除的越干净,越有利于你在考试时的发挥。刚才我已经回答了很多主观性的问题,我想同学们是不是有所期待,期待老师告诉你们处理问题的方法,然后就能把主观题答好,很遗憾,这种办法不存在。如果你想主观性题如果真的有好的操作模式,是不是跟大家不会一样,如果大家都会这道题,对你上大学就没有影响。

[李老师]:比如说这道题大家都得100分,那么大家又回到同一起跑线上,所以主观性试题我们应该是放之四的海皆可以。主观性有两类,一类是材料解析题,这样的题比较容易答,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分数,答题的要点一个是看人家问什么问题,带着问题读材料,记住一定从材料中出问题,出答案,千万不能不管材料自己背书,尤其是掌握比较好的同学应容易犯这样的错误,这样有的时候你答多少都没有用。

[李老师]:另外,就是用材料来说话。至于问答题,取巧的空间就更小,如果知识点没有掌握住,有什么办法吗?没有办法。应该说问题题有两个要素,一个要素是否把教材记住,第二酵要素你记住教材是否知道如何取舍,这种话讲得比较虚,但是也没有办法给你讲得实在,一般来讲,都是讲怎么审题,从而形成技术上的思路。

[李老师]:我有一种建议,就是你解答问答题的时候,不要先上来就动笔,可以把在草稿纸上把思路清理一下,这是针对掌握的比较好的同学。如果掌握不好的同学不适合用这种方法。再就是构思一下答题的提纲,因为一旦你动起笔来,一下子这么写下去,可能就会出现写偏题的现象,或者照顾的不周全,该说的没说到,如此之外没有什么更多的技术手段。

[主持人]:各位网友,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活动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李老师的参与,也祝各位考生能考出好成绩。

[李老师]:各位同学再见。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kycloud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