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捍卫我们的母语

[日期:2005-11-10] 来源:教学处  作者:bluemoon [字体: ]

同友人聚会,常常聊到汉语的事情。大家有一个共识:这些年来,汉语的使用颇有一些乱象,用词不当、语法错误、错别字连篇等现象,比比皆是。广大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英语水平见长,汉语水平却在下降。

  以笔者自身的感受,当前对汉语构成危害的现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我们自己的某些规范不尽合理,二是受港台影响的港台化现象,三是受英语影响的洋泾浜现象。

  当前汉语危机的一大祸源,是我们的词典中的一些规范不尽合理。有一些规范,只有部分人认同,而多数人不认同,这样一来就必然陷入混乱,让人无所适从。比如,热衷热中一厢情愿一相情愿,以哪个为主?《现代汉语词典》以热中一相情愿为主,而实际上大多数群众是习惯于使用热衷一厢情愿的,书报刊如用热中一相情愿,许多读者会误以为用了别字。再如,受雇做家务的人,一直被人们叫做佣人,而《现代汉语词典》称用人,一直没有承认约定俗成的用法。林荫道的使用也存在类似问题,人们一直使用的林荫道不但未获确认,反而被《现代汉语词典》取消,而改成了林阴道。又如,综合症综合征哪一个正确,《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词典》乃至《汉语大词典》都没有作出说明。很多人根据自己的理解,使用综合症一词,但文字专家认为综合征才是对的。这样一来,人们特别是那些写东西的人们,就陷入了迷茫,究竟用哪一种?如用大家约定俗成的用法,按词典或专家的解释就是错的,一些新闻出版单位会以此为由对有关编辑记者处以罚款;而按照词典的所谓规范用法,广大读者又往往不认账,甚至以为是你用错了。这种人为制造的两难,让文字的使用者和编辑者颇为苦恼。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词典的编纂者不对,笔者不了解词典编纂的具体过程,但他们对词汇的用法作出改动不会是随意的,想必经过认真的研究推敲。不过,词典编纂者不能忽视一个基本事实以及由此衍生的基本要求:语言文字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使用的,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性,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不能在象牙塔里进行,而一定要走群众路线。

  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一般是群众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率先提出一些新的词汇和说法,然后由专家学者加以规范。对于人民群众的习惯说法和约定俗成的用法,除非明显错误或特别不宜,词典一般应予以尊重并加以确认;反之,词典编纂者如果仅仅一厢情愿地以少数人的意见为依归,或仅仅以专业的研究成果为准绳,作出有悖于群众习惯或约定俗成的新规范,势必引发混乱和不便。以上述引用的词汇为例,热中热衷一相情愿一厢情愿,均应以群众认可的热衷一厢情愿为主,而以热中一相情愿为辅。对于受雇做家务的人,还是称佣人为好,人们一般将用人理解为使用人、录用人、选拔人,如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用人不疑等等,如将受雇做家务的人称为用人,很容易与人们通常的理解相混淆,导致误读误听。同样的道理,林荫道也不应取消,可与林阴道通用,且应居于主要地位。从词义的解释看,是树荫的意思,将有树荫的道路称之为林荫道是准确而无可挑剔的,取消这个词汇让人费解。至于综合症综合征的用法,前者似乎便于人们理解,后者则更准确。《辞海》的解释是综合征,亦称症候群。照此解释,两者似可通用。不管怎样,《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如再版,应对此作出明确规范。

  当前汉语规范混乱的另一个原因,是电脑词库的不规范。各种输入法配备各自的词库,缺乏统一规范,相互之间出入较大,加之这些词库多数出自缺乏语言文字功底的理工科人员之手,编制粗糙,注音与用法的不规范现象和滞后现象十分突出,助长了社会上用词混乱的状况。由于电脑的广泛普及,电脑词库质量不高对于全社会语言文字运用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建议国家语委和教育部出面解决这一问题。

  经济优势往往造就文化强势,文化强势则借助经济优势向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辐射,这是文化传播的一个规律。港粤台地区语言文字的一些用法逐步向内地扩散、英语的词汇和语法向中国扩散,都是这一规律的体现。港粤台地区的一些词汇的传播,如埋单搞定生猛作秀等等,丰富了内地的词汇和表意方式;但内地人在摹仿港粤台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也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把一些不好的东西也学了过来。比如,你有游览过那里吗?”“我有看过这部电影。”“他们有来过我们学校。港台人这样用  ,据说来源于英语中的“have”。其实,这里的“have”本不是其词义的意思,而是表示一种时态,用来叙述已经发生的事情,这在英语语法中叫作现在完成时。港台人将其误讲为,说的人多了,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习惯。实际上,如此用,纯粹多余。如果把上面几句话中的字全都删掉,句子反而简洁通顺。一些港台同胞……的用法也有问题,如凤凰台播音员说:中国奥运代表团今日抵达香港,而代表团团长袁伟民就表示……”用标准的汉语规范衡量,这种用法显然是不妥的,因为该语句中并不存在……所应表示的转折意义。但是,借助于媒体和明星的传播,这些不伦不类的用法正在内地扩散,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人们对英语的重视有助于对外学习交流,本是一件好事;但什么事情都有个度,现在一些人过分重视洋文而轻视母语,很多学生把多半精力用之于英语而忽视汉语和其他基础课程的学习,这不是正常的现象。人们应该想一想,母语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母语不过关,怎能学好英语? 怎能进行英汉、汉英互译?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有的人掌握了一点英语,就多了一种毛病,在语言文字中时常夹杂着英语词汇或缩略语,如“IT企业“3G时代一张VIP看两场动物秀众多CEO看好CBD”等等,让人不知所云,让人感到别扭。出现这种语言夹花洋泾浜现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媚外心理作祟,唯外是尊,唯洋是崇,没有主见;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相对应的汉语表述过于繁琐,不如英语缩略语简明易用。比如“APEC”,用汉语表述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CEPA”对应的汉语概念是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安排,相比之下,英语缩略语显然简明得多。本来,汉语的一大优势就是简洁,可以用较少的词汇表达更丰富的含义,面对英语缩略语反而失去了原有的优势,这是值得注意并应加以改进的一个问题。对于流行于国际的通用概念,如果我们不能用两三个或四个汉字加以概括,就不可能指望人们接受并通用。非典是一个正面的例子,这一概念在不太科学的情况下仍然被人们常用,说明简明的汉语表述还是多数国人愿意接受和使用的。 
  
  语言文字不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且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是怎样强调也不为过的。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为了母语的纯洁优美和生存发展,所有的使用者都应当尊重她、爱惜她、保护她,而绝不能轻视她、肢解她、蹂躏她。特别是在中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愈益扩大的今天,我们更应当以自己悠久独特的母语为自豪,甚至应该立下一个伟大的志向:让我们的汉语像英语那样走向世界。

 

——摘自“上海语言文字网”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bluemoo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1 楼
* 邢子鹏 发表于 2005/12/7 10:34:07
初一8班韩恒冲你好啊 ,以后在QQ上多寥寥啊
热门评论
* 邢子鹏 发表于 2005/12/7 10:34:07
初一8班韩恒冲你好啊 ,以后在QQ上多寥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