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语用司
2007年9月9—15日为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本届推普周活动的主题是: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教育部等8部委明确要求各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同时,要重视并加强对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第十届推普周成为推普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示。
今年的推普周的重点城市为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和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充分体现了推普周活动重心进一步向基层延伸的指导思想,有利于促进重点方言地区群众进一步提升语言规范意识和普通话水平,进一步扩大推普周活动的影响,为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江西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推普周开幕式活动的筹备,副省长、省语委主任孙刚于4月14日就承办全国推普周活动有关问题批示:“请省教育厅与教育部、吉安市、井冈山市进一步衔接好,把活动办好。”吉安市、井冈山市政府为承办好全国推普周开幕式及相关活动,专门成立了“活动筹备委员会”,制定了活动方案,吉安市副市长、市语委主任左继生同志担任筹委会主任。筹委会下设5个工作组,具体负责“推普周开幕式及相关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7月10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复吉安市政府拟定的《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方案》。
2007年9月9日上午,由教育部、国家语委、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江西省教育厅、吉安市人民政府、井冈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开幕式活动在井冈山市举行。主题是:弘扬井冈山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朱新均同志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同志宣读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给江西、吉安和井冈山各界群众开展第十届推普周活动的贺信。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吉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分别致辞。在开幕式上,国家语委认定了首批171所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表彰了220个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和533名先进个人,并为江西省的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语言文字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授牌、颁奖;同时举行了“说好普通话,从我做起”的签名仪式;井冈山学院以及井冈山的中、小学生表演了精彩的诗文诵读和推普文艺节目。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还观摩了“江西省语言文字工作成果展”、“吉安市师生规范汉字书法展”、井冈山导游员和进城务工人员普通话培训等活动。
推广普通话是我们国家语言政策的一项最基本的内容。任何国家、民族,在它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都必须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就是普及国家通用语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方言的复杂性给各地人员的交流和商品的流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会对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
经过多年的努力,江西省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取得可喜成果。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社会氛围基本形成。调查统计:全省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场合基本能以普通话作为工作用语。其中省、市两级党政机关公务员95%以上能讲普通话;县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80%以上能讲普通话;乡镇党政机关工作人员70%以上能讲普通话。
学校普通话普及程度相对较好。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普通话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二级乙等以上)占85%,其中城镇教师达标率95%,农村教师达标率75%。城镇以上学校学生上课、与教师交谈、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比率约占90%以上。农村大部分学生只在上课和集体活动时使用普通话,比率约为70%。
广电系统普通话应用整体水平较高。省、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专兼职播音员、主持人普通话水平都达到了一级乙等以上,其中一级甲等约占80%。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专兼职播音员、主持人75%达到一级乙等水平。
城镇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在公共场合基本讲普通话。公共服务行业90%的从业人员表示“会讲普通话”并“经常讲普通话”,与外地人交流“无语言障碍”。
纵观江西全省普通话普及和使用情况,普通话已成为全社会交流用语的发展主流,使用普通话的社会氛围已初步形成,普通话普及、推广工作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普通话等级已经成为部分行业职业资格认定和上岗的必备条件,党政机关公务员、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学校教师和主要公共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语言规范意识日益增强,应用水平逐步提高。
为实现国家新时期普通话初步普及的工作目标,江西省下一步工作思路是: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进一步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力度,深入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继续做好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四个重点领域的工作,在发挥城市带动辐射作用的同时,加大农村工作的推进力度。强化政府行为,巩固“行政推动、部门协同、专家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逐步建立起依法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推动全社会语言规范意识的增强和普通话应用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