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咬文嚼字》咬出于丹八宗错

[日期:2008-01-15]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 [字体: ]

 【南京日报报道】“于教授读懂这首杜诗了吗?有点让人生疑。”新年伊始,“语林啄木鸟”《咬文嚼字》在2008年第一期杂志上,“嚼”起了销售量以百万计的畅销书《于丹〈庄子〉心得》与《于丹〈论语〉心得》。该刊指出了前者5处错误和后者的3处错误。

  该刊认为,《于丹〈庄子〉心得》中,第一讲的标题“庄子何其人”就错了。若按《现代汉语词典》标注,“庄子何其人”即“庄子多么人”。而根据于丹讲解的具体情境,可以说作“庄子何许人”、“庄子其人”等。第二讲中,于丹提及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时,引用了杜甫诗作《赠李白》,讲解该诗时却把诗中“秋”字误作“人生晚秋”,实际应指季节“天宝四载的秋天”。

  在第六讲《谈笑论生死》中,几度提到楚国都城为“颖都”,实则为“郢都”,今属湖北省荆州市。于丹书中还有“把颖都屠城”的说法,该刊称这是病句。同样是第六讲称,“儒家追求‘杀生而取义’”,而“对儒家学说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儒家追求的是‘舍生而取义’”。该刊提到,在《境界有大小》一讲中,于丹误把佛教“三界”理解为“前生,此际,来世”,佛教中“三界”另有所指,并称《现代汉语词典》在解释“三生有幸”时特别说明道:“佛教称前生、今生和来生为三生。”

  在《于丹〈论语〉心得》中,于丹多次提及《论语》总字数是“两万多字”。“似乎很有把握”,但该刊称,这“只是一个想当然的说法,当不得真的”,可查证“《论语》总字数为15900字”。在该书第七讲《人生之道》中,于丹引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话,用以说明人生三个阶段,她误把“正反合”作“正反和”。据该刊详解,“合”指“自我与非我”的统一,绝不能写成“和”字,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第五讲《交友之道》中,更是出现了“让那些间接经验转化成你的直接经验”的说法,该刊质疑:“间接经验怎么会转化成直接经验呢”,并称“演讲时一时混淆,情有可原;但如果整理成书时,仍不加辨析,未免有急就章之嫌了。”

  那么,于丹缘何造成这些错误?因于丹本人昨天不在国内,记者特致电其助理祝先生。祝先生说:“错了就是错了,于老师也承认错了。若要深究原因,那就太复杂了,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那些错误,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bigbird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