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好医生刘琼芳事迹学习心得:大医精诚 大爱无言
初一年级 张桂花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今天党员会我们学习了刘琼芳好医生的先进事迹材料,我有很大的感触,她就是苍生大医。她23岁走进医院,77岁仍然坚守在诊疗一线。她从医五十四年,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却从没开过一张昂贵的药费单,没让患者多花一分钱。她身患多种癌症先后做过四次手术,仍执着的守着她心爱的工作岗位,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这一辈子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怀着一颗对患者的赤诚之心,以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忠实履行了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诠释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赢得了无数患者的尊敬和热爱,被誉为“老百姓的好医生”。
五十多年来,刘琼芳把医院当家,视患者为亲人,兢兢业业,一心扑在工作上。她每天早上不到七点就到病房开始查房,晚上下班前再巡查一次,即使是下班回家,只要有病人需要,也是随叫随到,这样下来,她比别人至少多工作了十年。大医精诚、大爱无言,她心系群众,显示出一生为民的崇高精神,昭示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无限忠诚。我们从她的身上读出了对爱的责任,她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言壮举,有的只是五十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淡泊名利的爱岗敬业。她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是一个纯粹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
1992年,刘琼芳的老病人解青林患肝硬化再次住院,病情很危急,三天两头进行抢救,不管白天黑夜,她总是随叫随到。一天夜里大约1点,刘琼芳刚要睡觉,接到解青林吐血的电话,她二话没说一路跑到了抢救室,两个小时后,解青林终于稳定下来,刘琼芳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倒在床上就睡着了。不料凌晨4点又被电话吵醒,解青林病情又复发了,刘琼芳咬着牙爬起来,强撑着赶到医院,当值班大夫看到她几乎是挪着双腿来到抢救室时,不禁哽咽道:“刘主任,您也是病人啊,真不忍心惊动你呀!”这时的刘琼芳,刚刚做完第二次大手术。
就这样,多年来,刘琼芳身患三种癌症,多次进行大手术,她拖着病体,全然不顾及自己,始终奔波在救治患者的第一线,同事们称赞她:“二十三岁走进医院,七十三岁仍在一线。”2011年7月,再次被病魔袭击的刘琼芳又住院了,这一次她自知再也撑不下去了,于是写下遗嘱:“多谢党对我多年的培养和教育,多谢各位领导对我多年的关爱……谢绝接受一切礼品,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她在住院期间,不给同事们添任何麻烦,还不断鼓励、辅导年轻的医护人员。她唯一的心愿就是从ICU病房转到她挂念了一辈子、操劳了一辈子的原内四病房,在自己的病房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刘琼芳从来没有提起自己有多么壮丽伟大的理想,但是我坚信:她不仅有理想,而且是非常坚定执着的理想,虽然她没说,但是她用自己一生的行为在认真诠释着她的信念和她的坚守。毛主席说过: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在这个经济发达的社会里,人心很容易变的浮躁浅薄,变的急功近利,变的阴暗势力。像刘琼芳一样执着于自己的事业,专心于服务人民,既积极向上又心态平和的人才显得那样难能可贵,境界高尚。
今天我们学习刘琼芳的精神,就是要学习她对工作执着的追求,把医生这种职业作为她毕生为之努力前进的奋斗目标;学习刘琼芳的精神,就是要学习她顽强与病魔做斗争,对待自己的生死淡定自若,谱写出一串串生命的赞歌;学习刘琼芳的精神,就是要学习她对工作精益求精,就是要学习她对待病人像春天般的温暖,把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学习刘琼芳的精神,就要学习她对理想坚定的信念,杜绝金钱利益的诱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学习刘琼芳的精神,就要学习她全心全意、满腔热诚的服务意识,为每一个学生做好服务,我们要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面对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如此,我们才无愧于刘琼芳留下的无价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