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初中、上小学阶段一直是最头疼写作文的。刚上高一的时候,每次作文课也是应付。但
高一下半学期时,我们学校来了几个河北师大中文系的实习老师,从此便改变了我对作文的态度
。还记得那次作文题目是"谈成才",也可能潜意识里是想给这些年轻、而又有才学的新老师留下
好印象,所以这次作文我写的很认真。但作文交上之后,便也没再往心里去。过了两天,我正在
和同学们聊天,任我们实习老师的韩老师走了过来。他说:"赵荣霞,难道你写了这篇作文之后
一点感想也没有?"我一下子没弄明白他的意思,就随口应了一句:"没啥感想。"他说:"你很有
写作潜力,你的这篇作文已超出了中学生的水平,我们所有的实习老师都已经看过了,一至认为
你这篇作文写的相当好,我们的实习快要结束了,最后一节课也是作文课,我想在这节课上评讲
你的这篇作文。"我真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还从来没有老师对我作过这样评价。作文发下来
了,评语很简单,只有六个字:"有层次,有深度。"别的我就不再罗唆了。总之,在此之后,我
就喜欢上了写作,喜欢上了语文。高考时,我的语文成绩考得很理想。而且我认为在以后的日子
里,我也受益匪浅。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个概念广泛地被用来描述学校中"期望"所起的
作用。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则学生的实际成绩往往也越好,反之,则学生的成绩就往往越差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人曾进行过这样的实验研究,他从18个班里的随机选出20%的学生,
注意,是随机选取的,而不是有所挑选。实验者(当然是有很大的权威性)告诉这些学生的老师
说,被选出来的学生有巨大的学习潜力,同时对这些学生进行测验。八个月之后重新进行测验表
明,这些被描述为有巨大潜力的学生(其实,他们与其他的学生是没有差异的。)的学习成绩明
显比那些没被选中的学生的成绩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老师对学生所寄的不同期望影响了他们对学生的言语
和举止。而正是通过这些信号,学生感觉到他们所得到的来自老师的对待是不同的,从而知道老
师对他们的态度和期望也是不同的。学生们会有意无意地迎合这些不同的期望,并依照它来规范
自己的行动。结果导致老师的期望高,学生的表现就好,反之则学生表现就不好。
我的亲身体会是,老师的表扬给了我们自信和兴趣,而这正是我们干好任何事情所不可少的
。相信不少同学都有这个体会。作为老师,只要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当然,受益的还是学生。因此,我还要重复一句:"老师,一定不要吝啬您对学生的夸
奖。"当然了,也不能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