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高三考前常见心理问题应对

[日期:2016-03-25] 来源:教育处  作者: [字体: ]

心理问题指导之一:如何缓解学业焦虑?

  高三学生学业焦虑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和学习动力不足。(如有的学生说我害怕考试怎麽办?有的说我厌恶学习怎麽办?)

  学生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说到底市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二是不自觉地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学生渴望自我实现(期望的)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

  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长。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1)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2)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为所当为。

  (3)考前作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心理准备,有备才能无患。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的弱课比如英语,提前几天就患得患失,反复强化这种情绪,等到了考场肯定要紧张。

  (4)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象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果。(北大的毕业生武晓峰回家,没上过大学的也能做出另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下刚职工当起老板)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生命中不仅有多愁的秋天,更有明媚的春天。也许你没那么糟糕,也许你有能力直面失败。当一切还是不定数时,想也是白搭。该放下时就放下,何不去享受一下夏天的微风?当你为错过星星而担心时,你又将错过太阳。

  

  心理问题指导之二:正确看待信息问题

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我的语文成绩象我的数学成绩该多好!就算我们对儿童进行特殊的训练使他们语言能力明显提高,他们的其他智力仍没有甚麽变化。

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在遭遇挫折时,建议同学们不妨尝试以下策略:

  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2、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

  3、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

  4、不妨制定阶段性目标。

  5、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6、增强自信心。一定要确立绝对的自信心,每天都对自己说一句话——我一定行,我一定能成功。  有了积极的心理暗示,你就会发现整个人都会充满斗志,思维会变得敏捷。

7、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因为挫折对于成功同样是必要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心理问题指导之三如何改善人际沟通?

  有许多学生因在生活、学习中存在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沟通困难而感到苦恼,究其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彼此立场、观点的差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不妨学会换位思维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毕竟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

  当然,最好还要有一些沟通的技巧,它会进一步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心理问题指导之:正确理解应试与备考

  社会呼唤素质教育,学生呼唤素质教育。一些高三学生认为目前很多学校应试教育严重,因而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有逆反心理,这样的情绪在客观上影响了高三阶段的复习和备考。

 应试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目前来讲,都需要考试。虽然高考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但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高考仍不失为一种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手段。

  目前,我们国家还不可能普及大学教育,高考的竞争必然是很激烈的,我们应客观地面对这个现实,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自己早日成才。

 

  心理问题指导之五:学会缓减心理压力

  高三阶段,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进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状态,你追我赶,于是有些同学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大,心情紧张。心理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高考复习、备考。但压力过大,会造成紧张、急躁心情;没有压力,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高三的同学必须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压力。

  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抓紧时间复习,积极备考是正常的,正如军队临战前要练兵,运动员比赛前要训练一样。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把压力变为动力。虽然距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但拥有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是万万不能忽视的。把兴奋点与高考时间调整得当十分重要,学生可以参照所在考区的高考时间安排,有意识地校对自己的生物钟,这样才会容易进入高考状态,更好地发挥已掌握的知识。特别应注意的是睡觉不能太晚,优质的睡眠可以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临时抱佛脚开夜车,打乱正常生物钟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这样极有可能到晚上精神百倍,而白天却恹恹欲睡,兴奋点刚好与高考的时间错开,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其次,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做到以为主,紧而不乱,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要把平时当考时,考时当平时,尽量以平静的心情来复习备考。要接纳自己情绪的反映,尤其是焦虑。以前,我们总是强调考生做放松训练,后来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在特定条件下,有些情绪不是我们主观想控制就控制得了的,所以不如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接纳。有一位考生本来一小时可以做10道题,由于焦虑,学习效率下降,只能做5道题。于是他警告自己:不能焦虑,不能焦虑,否则我就完了……”越想越紧张,最后连3道题也做不完了。后来我让他放弃与焦虑对抗:反正也控制不了,由它去,能做多少做多少吧。于是他不再急躁,学习效率反而提高了。任何情绪都有一个发生、发展、高潮、下降、结束的过程,你不和它较劲儿,等于不给它能量,慢慢就会缓解下来。这里要特别提醒那些要强、学习较好的考生,一定要有接纳焦虑以及焦虑带来的学习效率有所下降的胸怀。拒绝接纳,不停的自责,只会使情况变得更为严重。 

  再次,还要注意搞好团结。同学间既竞争,又友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要怕同学超过自己,你帮助了同学,也会得到同学的帮助,并会赢得同学的友谊。在一种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复习,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高考中也会发挥出自己在最高水平。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也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考分、志愿、录取线……),但我们可以学习如何选择。放弃、复读、重考、求职,把高考当成游戏,你可以很成功,也可以重来一遍,可以降低目标,可以进一步积聚力量,也可以调整方向……只要不停止追求,永远都会有希望。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还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重新选择。学会选择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呢?
  人生就是在不断地选择中发展,生命就是在不断地转弯中变得坚强、勇敢、坦然、从容、聪慧、灿烂。

  以故事为小结《成功的奥秘》心理学有个瓦论达效应”---美国一个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法拉第曾说过一句话: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希望一定会成功,结果往往会成功。这就是成功的奥秘。成功的奥秘是选准了目标,就只管埋下头来,专注于手头的事情,专心致志地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不过多地考虑结果如何,不过多地患得患失,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成功会自然地走来。

  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而不开心。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jyc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