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七中学心理教师王锃在全国率先开创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班级心理委员模式,引起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界和新闻媒体的积极关注。一些地区和大、中小学校借鉴我校经验,运用我校研究成果,开始推广这一模式。
这些地区和大、中小学校包括:浙江省富阳市、广西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福建省永定一中、株洲市第二中学等。
附:
河北省石家庄市27中学首设心理班干部
(记者于洪)“我们班有了心理班干部!以后我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会更加有意思!”河北省石家庄市27中学初一、高一年级的学生高兴地对记者说。石家庄市27中学在全省乃至全国中学范围率先启动了“班级心理委员模式”,男女生各设一名。3月22日,初一、高一年级22个班的44名心理委员正式上岗。
“班级心理委员模式”是该校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积极探索。心理委员的职责主要是在学生中宣传心理知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达到早期预防效果。这样达到了两项功能:一是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快速反应,进一步实施干预;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通过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渗透到班级、渗透到学生宿舍中。
(心理学核心期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5月刊“国内动态”)
浙江富阳中小学设“班级心理委员”
本报讯(周国平 记者 朱振岳)浙江省富阳市教育局日前作出决定,在全市初、高中和小学高年级(四年级以上)各个班级中设立“班级心理委员”。
“班级心理委员”的主要职责是:维护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与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联系;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耐心倾听同学的心里话,并注意为同学保密;落实学校心理辅导站统一安排的工作,协助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负责班级内部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中国教育报》2005年11月18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