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备战高考 从“心”开始——青年报采访我校心理教师

[日期:2005-05-24] 来源:河北青年报  作者:青年报记者王丽媛 [字体: ]
  再过两周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了,考生、家长难免会过于担忧,对考试结果也难免会过于关注。因此,随之而来的是紧张、焦虑情绪。为了更好地让考生和家长以正确心态应对高考,记者采访了石家庄市第27中学的心理教师王锃。
给考生支招:调好生物钟 保持好心情
  王锃老师提醒广大考生,高考临近,从现在开始,就应该调整各自的生物钟了。王老师认为,考生要使自己在每天上午的9:00-11:30,下午的15:00-17:00,也就是将来高考的考试时段,保持一个非常兴奋的状态。努力使自己在这一时段大脑最清醒、思维最活跃、做题的欲望最强。经过两周这样的训练,可以使自己的生物钟在两周后的高考中,自然而然地处于好的状态。
  王老师认为,考前考中作息计划应该科学实施。例如,如果考生计划考前22:30入睡,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养成22:30入睡习惯,或者使自己的入睡时间循序渐进地接近这个时间。同样,如果计划在考试当天有一点儿午休时间,那么也要现在就形成习惯。科学研究表明,午休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宜,时间太长反而不利。
  另外,王锃老师给考生提供了一套保持良好心态的“绝招”。
  1、给自己一些增强自信的暗示。例如,从清晨一睁开眼睛,就对自己说:“今天,我会努力的!”尽量避免“唉!”、“不行了!”等一些消极的词句。
  2、隔几天看一个积极向上、令人振奋的影片也是很好的选择。比如《背起爸爸上学》等,能够让自己充满对学习的渴望。
  3、用行为保持好心情。良好的坐姿、有神的目光,也会对自己的精神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
给家长支招:营造好氛围 安排好饮食
  高考不仅仅是对考生的一次考验,对于那些家有考生的家长,其紧张程度不会亚于考生本人。王锃老师认为,家长应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生活与学习氛围,而不能制造考前压抑、紧张的家庭氛围。家长需要做的是:
  1、不要总说一些敏感的话。比如:“学了12年了,就看这一回考试了啊!”;“差一分可就是一万多块钱啊!”;“瞧人家某某家的孩子,多争气!”;“没几天就考试了,还听音乐呢!”。
  2、善于做一个倾听者。出于对孩子学习的关心,回到家中,家长免不了再唠叨两句。而对于考生来说,在学校的学习氛围已经是够压抑和紧张的了,家长的唠叨一般也起不到太多积极的作用,相反地,可能会给考生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因此,在考前和考中,如果孩子愿意和家长交流,家长一定要学会倾听,要做到多听少说。
  3、合理安排饮食。一般情况下,孩子一日三餐的营养足够,因此,在考前以及考试期间,不要刻意地对饮食做大的调整。因为,对饮食大的调整,可能带来两方面的负面影响:一、使孩子肠胃不适应。因为孩子本来就处于紧张状态,消化功能减退。二、使孩子产生紧张情绪。
  总之,在饮食上遵循几个原则:忌油腻刺激、忌少食偏食、忌大做调整、忌大补滥补。一需多喝水。充足的水分可以确保血液循环顺畅,保证大脑供氧。切忌用喝饮料代替喝水;饮水一般要少量多次,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二要多吃果蔬。一般膳食里蔬菜每天摄入量300-400克,水果每天100-200克。三要少食多餐。少食、多餐不仅有助于减轻考生紧张与疲劳,还能降低厌食情况发生。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心理咨询室 | 阅读: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