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教师常见病预防系列讲座

[日期:2006-03-20] 来源:医务室  作者:笑一 [字体: ]

健康专栏  第五期

    颈椎病、痔疮、高血脂是教师的多发病、常见病,如不引起注意,日久天长将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为此我们刊出针对性的预防讲座,望老师们预防为主,减少疾病,健康生活。

 

积极预防颈椎病  健康生活每一天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据统计我国约有颈椎病患者5000万至1.5亿,而作为工作在教学前沿的广大教师们,颈椎病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5~6倍之多,所以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了解、认识该病,防患于未然。

一、何谓颈椎病

        颈椎病是因人体颈椎间盘逐渐的发生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正常生理曲线改变后刺激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以颈肩疼痛,上肢麻木,肌肉无力,眩晕,猝倒,汗出异常,步履蹒跚,甚至四肢瘫痪为特征。

二、发病原因

1、颈椎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不同阶段发展,颈椎及椎间盘可发生不同的改变,在颈椎体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同时,椎间盘也发生相应改变。

2、外伤因素: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进行剧烈活动或不协调的运动。

3、慢性劳损:长期处于不良的劳动姿势,椎间盘受到来自各种方面的牵拉、挤压或扭转。

4、寒冷、潮湿:尤其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受到寒冷、潮湿因素的影响,可造成局部肌肉的张力增加,肌肉痉挛,增加对椎间盘的压力,引起纤维环损害

5、此外与用枕习惯、睡眠质量、生活方式和心理状况等均有关。

三、颈椎病类型概述

 颈椎病临床症状复杂,依病变位置、受压组织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大致分为以下几型:

1、颈型:表现为颈部酸胀、疼痛、僵硬,或伴有肩部不适,常常在早晨起床、劳累、受凉时加重,经热敷、按摩后好转,而且经常落枕。是最轻的一型,及时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2、神经根型:表现为颈、肩、上臂、前臂、手指疼痛,麻木。疼痛剧烈,呈放射性,可自颈部开始,逐渐按肩、臂、肘、手、指的顺序发展,亦可引起背部酸、胀、疼痛及背部不适,上肢肌肉无力。这些症状往往因劳累及受凉而诱发。

3、椎动脉型:表现为头晕眼花、整日昏昏欲睡,或有耳鸣、听力下降、视力减退、记忆力下降。头晕常在扭转颈部时加重,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突然跌倒。这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造成的。

4、脊髓型: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压迫脊髓,使得支配肢体活动的神经功能失常,而表现为走路摇摇摆摆,形同醉汉,容易跌倒,手足笨拙,下肢发紧,甚至出现大小便困难,下肢瘫痪。此型是颈椎病的重症。

5、交感神经型:表现为头痛、头晕或偏头痛、枕后头痛、眼睛发胀、易流泪、视物不清、易怒、心慌、胸痛、血压升高、四肢发凉、多汗或少汗,或有耳鸣、咽部有异物感。

6、混合型: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

四、颈椎病的预防及家庭治疗

1、采取合适的工作体位和姿势,避免伏案过久,避免慢性劳损。

工作中要注意减少伏案工作的时间和强度,一般在伏案工作1~2小时后,就要适当后仰颈椎,或向天空眺望片刻,这样对缓解颈椎的疲劳有很大好处。

2、合理用枕。

喜欢高枕而卧是不良的用枕习惯,是促成颈椎病的一个因素。正确的做法是选择一个高度与本人拳头等高的长圆形枕头,垫在颈部的后正中部位,而不是垫在头颅上,同时也应避免使用宽枕、矮枕、硬枕。这不但对颈椎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且能促使颈椎病人早日康复。

3、练习颈保健操,增强颈部肌肉。(详见校园网健康专栏“颈椎病的运动疗法”)

4、注意安全防护、预防颈部损伤。

5、颈肩保暖防寒,预防软组织炎症。

6、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

7、实行良好的生活方式,科学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推迟身体老化。

8、适当颈椎牵引。一部分以上肢疼痛、麻木为主的颈椎病患者,症状严重时运用颈椎牵引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痔疮”病虽小  防治当及时

民间有“十人九痔”的说法。这说法未必完全准确,但足以说明痔疮发病之普遍。那究竟什么是“”呢?如何预防呢?

一、什么是痔

是直肠末段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的肿块。依据痔的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类。生长在齿状线以下被肛管皮肤所覆盖的痔,称为外痔;长在齿状线以上直肠粘膜下的痔叫做内痔;位于齿线上下而又相互连通者,称为混合痔。
    1
、内痔

位于齿状线以上直肠粘膜下的痔叫做内痔,以便时出血、痔块脱出、局部搔痒及便秘为主要症状。根据痔块可否脱出及脱出后可否自行还纳,将内痔分为三期:

一期内痔:患者无明显体征,只是排便时常有鲜红血液,便后出血自行停止,排便时痔核不脱出肛门外。

二期内痔:痔块较大,排便时内痔脱出肛门外,便后可自行还纳,出血量渐少。

三期内痔:痔块更大,排便时内痔脱出肛门外,且便后不能自行还纳,需用手托送才能复位,或平卧休息后才能回纳。便血量少或不便血,痔核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2、外痔

生长在齿状线以下被肛管皮肤所覆盖的痔,称为外痔。其主要症状为坠胀、疼痛,局部异物感,伴局部搔痒、便秘。

二、痔疮形成的原因

痔疮的形成与局部静脉回流不畅有直接关系。阻碍静脉回流的因素有肛门局部感染,长期久坐久立、长期负重、下蹲,缺乏运动,肥胖,怀孕,饮食过于精细、过食辛辣,顽固型便秘和排便方式不当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腹腔和盆腔压力,不利于局部血液循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痔疮。

三、痔疮易造成的危害

1、缺铁性贫血:由于长期的便血,会使体内丢失大量的铁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2、嵌顿:  由于脱出于肛门外的内痔,受到括约肌的夹持,静脉回流受阻,而动脉血仍不断输入使痔核体积增大,直至动脉血管被压闭,血栓形成,出现痔核变硬、疼痛,难以送回肛门内。外痔当痔核脱出不能送回时,亦称为嵌顿痔。长时间的痔核嵌顿,还会并发局部坏死及感染。

四、痔疮的预防

痔疮的发病率很高,痔疮患者经手术治疗或其它疗法治疗后,复发率亦较高。究其原因,除治疗不彻底外,不注意预防痔疮的发生,也是重要的因素,预防痔疮的发生,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锻炼:经常参加多种体育活动,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血液循环,调和人体气血,促进胃肠蠕动,改善盆腔充血,防止大便秘结,预防痔疮。

2、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为防止大便秘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调配饮食。日常饮食中可多选用蔬菜、水果、豆类等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多的饮食,多饮水及汤类,少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等。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时蹲厕时间过长,或看报纸、或过分用力,这些都是不良的排便习惯,应予纠正。

选择正确治疗便秘的方法。对于一般的便秘病人,可以采用合理调配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加以纠正。对于顽固性便秘或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便秘,应尽早到医院诊治,切不可长期服用泻药或长期灌肠。

3、注意孕期保健:怀孕期间应适当增加活动,避免久站、久坐。

4、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应经常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每日温水熏洗或睡前温水坐浴。

5、可以进行预防痔疮的体育锻炼,如提肛运动、爬行运动。

预防痔疮的方法很多,只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去做,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痔疮的发生,对于已经患有痔疮的病人,也可以使其症状减轻,减少和防止痔疮的发作。

 

不可小觑的高脂血症

患高脂血症一般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因此不易起人们的重视,往往是在体检或其他检查时被发现。高脂血症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它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胆固醇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动脉硬化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等,也与高胆固醇血症密切相关。此外,高胆固醇血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一、什么是高脂血症

   血脂是指血中的中性脂肪(如甘油三酯)和类脂(如胆固醇、类固醇、磷脂和糖脂),这些脂质不溶于水,必须和载脂蛋白结合为脂蛋白后才能转运。所以高脂血症也称做高脂蛋白血症,即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的疾病。可以简单将其分为四类: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血症(高密度脂蛋白低下)。按病因又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二、引起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 据统计,每500个人中大约有一个人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他们常常过早地发生冠心病。
  2、膳食因素: 爱吃肉、动物内脏和油腻食物的人,胆固醇往往容易升高。
  3、体重调查显示,超重或肥胖的人胆固醇比较高。
  4、不爱运动、不爱劳动的人胆固醇水平会增高。
  5、性别和年龄: 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妇女在50岁以后,胆固醇水平高于男性。
  6、饮酒过量: 饮酒可损害肝脏和心肌,导致高血压并升高甘油三酯水平。
  7、精神压力许多研究都证明,长时间的精神压力可引起血胆固醇升高。

三、如何正确判读血脂化验结果,对防治心脑血管病致关重要。现时医院进行血脂化验中其内容和意义如下:
    1、甘油三脂(TG):参考值是0.56-1.17毫摩尔(mmol/L,下同)。血液中TG的来源,一是由食物脂肪转化,二是由体内合成。TG数值升高至2.26mmol/L时即为血脂异常,达到5.56mmol/L,就是严重的血脂异常,且多为内源性TG血症。TG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在防治心脑血管病过程中,在控制胆固醇同时,也要控制TG。
    2、胆固醇,也称总胆固醇(TC):参考值是2.9-6mmol/L。TC过高时就容易沉积在动脉壁上,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H-胆固醇,也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参考值是0.94-2mmol/L。HDL-ch也称“好胆固醇,有防止胆固醇渗入血管壁、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HDL-ch低于0.9mmol/L即属于过低,就成为诱发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升高则能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
    4、L-胆固醇,也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参考值是1.89-3.1mmol/L。LDL-ch也称“坏”胆固醇,LDL-ch过多,会加速胆固醇在外周组织的沉积,增加动脉硬化危险性,诱发形成心脑血管病。
   四、高脂血症在一定意义上属于“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所以调整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基础。调整生活方式的关键在改变饮食习惯和适度锻炼。

1、饮食调整与改善生活方式
  (1)限制高脂肪食品:严格选择胆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水果、豆制品、瘦肉、海蜇等,尤其是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可以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
   (2)限制甜食:糖可在肝脏中转化为内源性三酸甘油酯,使血浆中三酸甘油酯的浓度增高,所以应限制甜食的摄入。
   (3)减轻体重:对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轻体重,以每月减重1~2公斤为宜。降体重时的饮食原则是低脂肪、低糖、足够的蛋白质。
    (4)加强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体力活动不仅能增加热能的消耗,而且可以增强机体代谢,提高体内某些酶,尤其是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有利于甘油三酯的运输和分解,从而降低血中的脂质。
   (5)戒烟,少饮酒:适量饮酒,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因此,适量饮酒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下降。酗酒或长期饮酒,可以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内源性三酸甘油酯,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增高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因此,中年人还是以不饮酒为好。嗜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呈正比。原因之一与嗜烟者(每日吸烟超过20支)血清中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有关。
  (6)避免过度紧张:情绪紧张、过度兴奋,可以引起血中胆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含量增高。

2、对饮食治疗及体育疗法确实无效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一些降脂药。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mjz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